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四时作序 风物成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月落幕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14:35    点击次数:41

2024年4月,立足“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皇冠游戏平台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继承传统、融通五育,启动“四时作序 风物成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

博物致知,汲古润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大赛围绕“十二生肖”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阐释,本次活动共收到197份作品,包括以视频形式解读十二生肖起源的蕴意,以图文形式介绍某一生肖年相关的民俗活动、民俗作品,以实物形式制作十二生肖书画、剪纸、泥塑、3D打印、器具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彰显时代意义,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海岱遗响,礼出东方。考古主题图文展以皇冠游戏平台历次十大考古新发现代表文物为内容主体,由历届考古专业本科生搜集、整理完成,展览以图文形式展现了中华文明进程,诠释了山大考古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泉脉千年,碧波诗意。“三行情诗”优秀作品展以泉城景观为创作对象,以三行情诗为载体,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感知古城的历史温度,通过追寻济南泉城记忆,进一步呼吁保护、利用、传承好泉城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春意ON燃,乐享时光。学院通过举办古风运动会,融文化于体育,太极拳、抛绣球、投壶、踢花毽……一项项活色生香的古代运动从历史深处中走来,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放松身心,增强体质,深度体验文化体育融合之美。运动会现场设有古文字辨认、趣味灯谜、洛书九宫格、印章文化展、传统曲艺、茶韵芳华、舌尖历史等互动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纸鸢寄春,筝影绘晴。在纸鸢制作活动中,聚焦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同学们从学习制作技艺开始,亲身体验非遗魅力。构思与手绘风筝图案、编织骨架结构、精准粘贴封边,一只只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纸鸢在手中诞生。学生在实操中学习风筝制作的技艺与文化内涵,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手工艺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熠熠华裳,古韵今风。历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姜艺为同学们带来汉服演变溯源讲座,并开展妆束体验活动。姜艺结合汉服服饰和妆容配饰,讲解了从汉代到明代的汉服演变过程,用诗词笔墨和汉服妆束感悟古典文化的婉约与深沉,同学们身着各朝各代的传统服饰,沉浸式体验汉服的独特魅力。活动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赴一场“穿越千年”的古韵之约,让参与者领略千年国风之美。

指尖技艺,千年传承。学院邀请中国高级非遗面塑文化传承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李书闯为同学们带来面塑发展源流与手作体验活动。李书闯讲解了每尊面塑作品的历史渊源、形象特征与文化意涵,现场展示了面塑制作技巧,包括面团揉捏、造型塑造、色彩搭配等。在面塑DIY体验环节里,同学们亲自体验制作,感受手工魅力。 

文化市集,山魂海韵。在皇冠游戏平台“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活动中,学院同学们精心筹备了剪纸、中药、乐器、绒花、面塑等多个活动展台,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参与讲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在活动现场开展“小树林对诗”,在诗词中与古代圣贤进行校园“跨时空”对话。

非遗之花,闪耀未来。学院学生社团围绕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举办了绒花、缠花制作体验活动,以“绒花”、“缠花”技艺为主题,通过亲手体验非遗绒花、缠花制作,传播“绒花”“缠花”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配合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设计推出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网络作品,汇集了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古风歌曲合辑,共同聆听历史长河中的音韵力量;设计推出了二十四节气海报与四季光影作品展,通过诗词与影像的映衬,共同领略传承古今的四时之美。

“四时做序 风物成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月充分结合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学科特色,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解了宝贵的传统技艺,丰富了精神生活,更深入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提升了文化认同感与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作者:图文/李虎、韩文媛、赵雪敏、李紫琪、成晓雨、孙凯璇、吴雯婧等    责任编辑:李虎】


上一条:荣耀青春·榜样力量——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多名优秀学生和集体获表彰

下一条:“博望丝路二千年”小树林书会活动举行


关闭